阜阳:煤炭经济强势崛起
[2015-12-22 16:12:28]公司详情:
2006年10月16日凌晨1时,刘庄煤矿-800米首采工作面开始割下第一刀煤。这一刀,生产了1500吨原煤,以此宣告投资28亿元的“中国第一个数字化矿井”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。
从蓝图变为现实,这个设计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吨的国家和省“十五”重点建设工程,仅用了三年零八个月。作为省“861”计划建设能源基地的现代化矿井,刘庄煤矿采用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手段和装备,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当时多项国内外第一,实现了技术装备现代化、矿井管理数字化、资源环境生态化、安全生产本质化。
刘庄煤矿的建设投产,是地处淮北平原的阜阳市煤炭经济强势崛起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阜阳市地下蕴藏有10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,可采储量80多亿吨,占全省的三分之一,均为发热量5000大卡以上的优质煤。近年来,阜阳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煤炭经济,推动阜阳实现跨越式发展,从此翻开阜阳发展史上新的一页。
辽阔的颍淮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参天的井架、飞转的巨轮,一个个大型煤矿相继投入建设。省“861”重点建设项目、市“6611”重点工程、设计年产量为500万吨、属国家特大型煤矿的颍东区口孜东煤矿自2005年开建以来,进展顺利,建设过程中相继打破“两淮”地区冻结表土段同类井筒掘砌记录,并保持目前世界最大井架施工纪录。该矿预计年内出煤,2010年达产。于1997年5月14日正式投产的颍上县谢桥煤矿,目前年生产能力已扩大到800万吨,矿方正在对现有系统实施技术改造,准备利用3至5年时间,使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规模。年产300万吨的罗园煤矿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,还有未来的口孜西煤矿……
大型煤矿的相继开工建设,昭示着阜阳发展的美好未来。目前,谢桥煤矿、刘庄煤矿的投产,已经为阜阳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2008年,全市煤炭产量已达到1260万吨。今年上半年,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,谢桥煤矿、刘庄煤矿产销两旺,增长迅速,共完成产值29亿元,同比增长24.1%。原煤产量728万吨,增长27.4%,其中谢桥煤矿398万吨,增长4.4%;刘庄煤矿330万吨,增长73.5%。依托刘庄煤矿、谢桥煤矿的强劲增长,颍上县上半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.52亿元,完成全年预算的76.8%,比上年同期增收3.3亿元,增长63.4%。
今年,阜阳的原煤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600万吨,而未来口孜东煤矿和罗园煤矿的投产运营,阜阳市境内五大煤矿将形成3000至3500万吨的煤炭产能,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。
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,进一步拉长煤炭经济的产业链条,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,积极发展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,努力培育产业新优势,早已在阜阳市决策层的规划和实施之中。根据规划,全市煤电煤化工业最终将形成“五矿四电一基地”格局,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,“十一五”计划投资约150亿元,预计到“十一五”末,一批项目将相继投产,新增工业增加值达90亿元,约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各项配套工作也在稳步实施之中。为方便电煤外运,阜阳积极发挥水运优势,目前投资17亿元的沙颍河航道疏通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中,这条曾经的水运重要通道即将全线复航。届时,阜阳电煤产业将与长三角地区紧密对接,势必会推动阜阳煤炭经济走向一个新的高峰。
- 上一篇:秦皇岛煤炭吞吐量增长
- 下一篇:国内煤炭资源整合步入快车道